2016年5月18日星期三

青田縣舒橋鄉慈善超市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正式啟用


  日前,青田縣慈善總會、縣郵政分聲寶歌林服務站、舒橋鄉共同舉行了舒橋鄉慈善超市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啟動儀式,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慈善總會會長葉選君參加啟動儀式。

  據了解,該項目是縣慈善總會與縣郵政分利用農村電商服務站點,疊加慈善超市項目,實現電商扶貧的措施之一。該超市除了借助電商項目運作實現舒橋鄉農產品“觸網”銷售,舒橋“農產品進城”及為村民提供網上代購、話費充值、快遞收發等業務外,還為低保、特困等人員提供各類購物優惠。此外,縣慈善總會還為該鄉435位低保戶每戶發放200元的慈善超市消費券。

  縣郵政分相關表示,今後將繼續推進農村電商發展,並依托現有的網絡、金融、物流的優勢,整合更多的有效資源,貼近百姓需求,拓展農村電商平台服務領域,拓寬服務渠道,多元化、多形式地為該縣農業生產、農產品流通、農村扶貧等提供一體化、綜合性服務,扎實有效地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相關工作。

  日前,縣慈善總會、縣郵政分、舒橋鄉共同舉行了舒橋鄉慈善超市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啟動儀式,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慈善總會會長葉選君參加啟動儀式。

  據了解,該聲寶服務站項目是縣慈善總會與縣郵政分利用農村電商服務站點,疊加慈善超市項目,實現電商扶貧的措施之一。該超市除了借助電商項目運作實現舒橋鄉農產品“觸網”銷售,舒橋“農產品進城”及為村民提供網上代購、話費充值、快遞收發等業務外,還為低保、特困等人員提供各類購物優惠。此外,縣慈善總會還為該鄉435位低保戶每戶發放200元的慈善超市消費券。

  該縣郵政分相關表示,今後將繼續推進農村電商發展,並依托現有的網絡、金融、物流的優勢,整合更多的有效資源歌林服務站,貼近百姓需求,拓展農村電商平台服務領域,拓寬服務渠道,多元化、多形式地為該縣農業生產、農產品流通、農村扶貧等提供一體化、綜合性服務,扎實有效地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相關工作。

邯鄲七成老舊小區將建物業服務站



從全市住房保障歌林服務站和房產管理工作會議上了解到,今年我市將開工改造(或購買)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14803套(戶),其中,主城區突出建設的3個保障房項目將部分完工,達到入住條件,另外還新增低收入家庭租賃補貼915戶。同時,今年我市住宅小區將著力實施“潔淨工程”,提升物業精細化管理水平,預計對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70%。

主城區突出建設的三個保障房項目為民悅苑項目、民馨苑項目和民樂苑項目。其中,民悅苑項目10月底全部完工,達到入住條件。民馨苑項目兩棟樓完工,其余6棟樓主體完成15層以上。民樂苑項目4棟8萬平方米住宅產業化項目,實現開工並完成進度10層。在保障房建設上,按照住建部工程質量治理行動計劃,嚴格落實工程施工、項目監理等“十項制度”,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追究制,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優質工程。

今年我市將出台實施《邯鄲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聯審聯查辦法》,建立規範准入、使用、退出機制,強化信息公開和公平分配,集中開展核查清理活動,完善糾錯機制,加強日常巡查和退出管理。對聲寶服務站非法占用保障性住房的情況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,確保保障房分配公開、公正、公平。

此外,今年我市住宅小區將開展“潔淨工程”,提升物業精細化管理水平,加強居民小區日常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清運管理,垃圾實現日產日清。計劃用三年時間,對業主自治、社區代管的老舊住宅小區(庭院),通過建立社區物業服務站、引入市場機制實施專業管理等多種管理模式,實現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,徹底改變老舊小區“髒、亂、差”現像,今年計劃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達到70%。

聲寶歌林服務站

北京九旬老人設義務服務站 讓閑置物品能夠物盡其用



近日朝陽區三間房東路上出現一個“義務服務站”,幾張桌聲寶服務站子上擺放著閑置物品和舊衣服、鞋子等,過往行人可根據所需自行索取,街坊鄰居誰家有閑置物品也可放到此免費相贈。北京晨報采訪中偶遇“義務服務站”的發起人、92歲的張振吉,他說自己此舉是想讓閑置物品能夠物盡其用,避免浪費。對此,不少附近居民都拍手稱贊。

小小服務站 舊物幾百件
昨日上午,北京晨報來到三間房東路,在路西側一個小小的簡易房屋旁找到了這個“義務服務站”,一個木制的大牌子掛在樹上,上邊歌林服務站用紅筆寫著“為方便群眾,本站物品需要者任意取用不收費用,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物盡其用,避免浪費”。
十平方米左右的空地上支著幾張簡易桌,閑置的鍋碗瓢盆、衣物鞋子、兒童玩具和家用裝飾等物品,分門別類、整齊碼放在桌面上,當然舊物難免有明顯的積灰和污漬。此時服務站無人打理,觀察的半小時時間內,不時有人經過時駐足觀看,大多數人兜轉幾圈後空手離開,也有中年男子拿走一支筆。
在服務站的一角,看到兩個自制本子,其中一個記錄著閑置物品的來源。“3月26日,陌生人送來風箏一個;4月6日,一女士送來服裝30多件;4月18日,有人送來衣服11件、書包1個、電玩1個……”粗略統計,本上出現了大約40個好心人,贈送物品以衣服為主,也有書籍、廚具、游戲機等物品。
每天跑三趟 老人搜集忙
中午12點左右,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白發老人將自行車停靠在服務站旁,動手整理雜物。上前詢問得知,他就是這個“義務服務站”的發起人張振吉。“我之前就一直搜集舊物,鄰裡街坊誰用得上就給誰。但今年收的東西太多放不下了,就想出這麼個辦法讓它們物盡其用,誰喜歡、誰用得上就拿走,也不浪費。”張振吉告訴,他今年92歲,退休後聲寶歌林服務站閑來無事就盡量找點事做。
隨後張振吉將帶進旁邊的簡易房,這裡貼著“向雷鋒同志學習”等字樣,還能免費測身高、量體重。老人介紹,巡防站廢棄後,他就把簡易房“開拓”出來給大家服務。看到簡易房內擱置著一些桌椅,上邊整齊疊放著一摞花花綠綠的衣服。“這些都是厚衣裳,現在用不著,等天冷了再拿出去送。”他抬起一把鐵制舊椅向示意,“你看這椅子我撿回來上了兩個螺絲,又找人焊了一下就跟新的一樣了。現在人們生活東好了,但我希望大家仍然能節約,不浪費。”
他告訴,服務站已設立三個月,平時無人看管,他每天三次去附近小區搜集舊物,再送回服務站整理歸類,也有愛心人士主動送來物品,“有人專門開車過來送衣服呢”。
物盡其用處 受者說感謝
閑置物品是否真有人取用?談及效果,老人很是得意。“有個廠子裡的好幾百個花盆不要了,我拉回來沒幾天就都送出去了,陸陸續續也送出去好幾百件衣服了”。在義務站的另一留言簿上,也看到了熱烈反饋,“帶走四個花盆,物盡其用”“磁帶很有年代感,喜歡舊物,感謝”等留言,老人說,每一條留言和感謝,他都用心記下了。
一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告訴,早晨常見有老人在這裡挑選東西,看見合適的就會拿走,“偶爾也有年輕人,不過他們送東西的多,拿東西的少”。附近一居民坦言自己就從服務站領過花盆。
老人九十二歲 始終熱心腸
“義務服務站”對面工廠的保安說,老人一直是個“熱心腸”。“這邊人行道的道牙子太高了,自行車不太好下,去年他就自費修了道牙子,我還上去給搭了把手呢”。
跟隨張振吉老人來到他家,老人家面積不大,裝修樸素,牆上還掛著鄰居給他送來的“無私奉獻”等書法作品。老伴說老人一輩子愛管“閑事兒”,之前還幫別人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,對方為表感激認他做了“干爹”。在張振吉家中也看到十幾個志願者證書及榮譽證書,2011年,他還被市民政局評為北京市五星級社區志願者。


春節民宿農居走俏



  臨近春節,已經有不少市民瞄上了去周邊台中住宿鄉村住民宿農居過年。“難得的假期,帶著家人和朋友家人一起遠離城市,來周邊鄉村過節”。市民王女士今年選擇去民宿過春節。

  我們了解到,台灣一些人氣較高的民宿、農居的房間從年二十九至正月初五已被訂滿。一家民宿經營者告訴我們,今年有不少三代同堂的家庭來租下整棟帶院子的房子,年廿九熱熱鬧鬧守歲。除了周邊地區,還有來自香港、台灣等地的顧客來體驗台灣的鄉村民宿農居。

  春節民宿農居走俏

  換個環境就會有份全新的心情,不少市民在新年瞄上了民宿農居。市民呂小姐告訴:“我們兩人在台灣園區工作居住,本想春節回福建老家過節的,在台灣民宿網上看到很多台灣太湖東山、席上周邊的民宿農居介紹,看得好心動,早在半個月前,我就訂好房間,到時候,帶父母一起去住住。”

  我們昨天致電幾家人氣較高的民宿,金庭明月網“雲水依”和“花床度假”的前台接待表示,春節長假期間的房間早就被訂光了,一直要到年初五才有空房。“雲水依”和“花床度假”為住客提供廚房,入住過該民宿的謝女士說:“住民宿還能自己做年夜飯,這樣的體驗很不錯。”

  在台灣東山楊灣西巷村,西巷棲居民宿的張先生正忙著准備年貨。“春節這幾天,客房全部訂滿了。”張先生說,許多市民和外地游客開車來度假,春節期間的房價比平時貴,但仍然有大批客人願意“慢下來、住下來”。為了讓春節入住的客人,能有更多過年的味道,張先生已經為客人准備了一些列的春節互動民俗活動,如寫春聯、打春牛和做年糕。來自長春的胡先生正帶著孩子一起和掌櫃做年糕,他笑著說,只要拿的動,他自己親手做的年糕可以全部帶回家,給親人們一起分享。

  可以給住客提供自己做年夜飯的“西巷棲局”,預訂人氣就更高了。民宿工作人員告訴我們:“帶廚房的民宿逢甲住宿價格不低,很早已經預訂完了,客人們會帶著半成品的年夜飯自己過來燒。”

  現在每個房間價格在約1100-1200元,還是一房難求。


民宿“十招”,留住村和人



  荷花、牡丹、蝴蝶還有竹編的花籃,被形像地雕刻逢甲住宿在直徑不過20多毫米的橄欖核上,細膩精致。這顆只有一元硬幣大小的“花籃”,是台灣舟山村村民李曉青花兩個月時間,用橄欖核雕刻而成,“之前賣了幾顆,每顆三萬塊錢左右吧”。

  一粒小小橄欖核,所形成的核雕特色產業,正深刻改變著台灣太湖邊的這個古村。走進舟山村,幾乎每家房子的外牆上,都寫著“內有核雕”四個大字。目前,村裡已經形成了從橄欖核收購,到核加工、雕刻、銷售,包括雕刻工具制作等完整產業鏈。2014年,舟山村核雕銷售總額近3億元,村級收入800多萬元。

  “村裡沒有著名的自然景觀,只有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核雕,那就把老祖宗留下的核雕做大,推向全國。”村干部告訴,目前核雕從業人員3000多人,擁有300多個核雕工作室。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。

  在古村落保護的模式上,舟山走出了有代表性的特色手工藝村之路。台中住宿葉正亭告訴光明日報:“大多數傳統手工藝,都根植並依附在古村落中。台灣衝山的佛雕村、鎮湖刺繡等,也都是以一項傳統手工藝為核心,把上下游相關產業吸引進村,形成產業鏈。”

  日前,台灣市政協在為古村落出路支招的《建議》中,將可能的發展模式列出了十種。除了村民自辦“農家樂”、以旅游名義打造升級版“農家樂”,以及青蛙村的主題民宿、舟山的特色手工藝村之外,還包括其他六種模式:引入外資的國際版“洋家樂”;課程化的“養生養老、鄉村生活”度假,開設養生保健、民俗文化等課程,吸引候鳥度假群體;“互聯網+特色農產品”;以游玩、采摘等形式打造的“參與性特色觀光游”;畫家村,依托美院,打造畫家聚集的創作基地;此外還有寫生基地。

  各地古村落因地制宜,找到了適合自身的出路,實現了歷史遺存與現代文明的共融。當APEC會議的紅利讓京郊古村莊重現繁華,當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的槳聲燈影裡落下帷幕,這樣的時空交錯,總給人以想像和力量。

  曾經,一句“記得住鄉愁”,勾起多少人的故園記憶、人生回味。不忘本才能開辟未來,善待每一個古村落,呵護好先人留給我們的每一處“江山勝跡”,不只是為了安頓好過去,更是為了贏得我們的未來。


2016年5月3日星期二

台灣民宿設計團隊打造宜蘭東山民宿(二)



  東山民宿規模化運作,以合作社形台中住宿式讓農房入股
  走進民宿,工人們正在搭建扶手的欄杆。現在,民房的外圍工程基本完工,室內的家具也到位了,接下來主要是增添家電和一些細節上的修飾。
  民宿房屋的色調以淡雅為主,室內有一些特色的小家居,比如油燈、壁爐、桑拿房等,房間裡還不忘放置青蛙玩偶;室外有燒烤桌、景觀沙灘以及望湖台等。為了展現民宿的原生態,改造所需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,包括掛在門口的船槳、柵欄、沙灘上的景觀船都是工人們用村裡的樹木做出來的。
  在包蕾眼中,西巷擁有“三環格局”:環山、環水和環路,對於一個鄉間民宿而言,這是最大的區位優勢。“光有良好的資源優勢還不夠,如果當地老百姓不配合或者不放心把房子交給你,那我們的工作還是很難進行下去”,包蕾表示,民宿能夠在短短兩三個月內改造完成,當地政府功不可沒。
  去年7月,由我區委農辦牽頭,東山楊灣村成立當地首家農房專業合作社——宜蘭楊灣農房農業觀光產業專業合作社。由合作社出面,廣泛征求農民意願,將他們手中的閑置房屋租下來,經中介機構評估,以農房資產折價入股加入合作社實行按股分紅,首批6戶農戶成為合作社股東。隨後楊灣村成立楊灣三生三品農村建設有限,負責今後民宿的運營和管理。
  “打造民宿除了區別普通農家樂,最關鍵的是要讓農民增收致富”,我區委農辦簡單地算了一筆賬:一套三四百平方米的農房加入合作社,每年能分紅3萬到5萬元;三年過後,視經營情況,還會有每年不低於5%的二次分紅。而一套房的裝修加上家具家電,總投入需要六七十萬。“當然,如果有村民不願把房子交給合作社,或者想自己改造民宿,那我們會全力配合,提供方案讓村民建設。”
  民宿增加農民收入只是一方面,帶動地方產業經濟則是更上一層的目標。太湖沿線農產品豐富,游客們過逢甲住宿來住幾天,還能帶點枇杷、、茶葉、太湖大閘蟹回去,這樣一來能促進當地農旅甚至文化相融合。


台灣民宿設計團隊打造宜蘭東山民宿(一)



“民宿”概念重塑宜蘭東山農家樂

  蘇城西部,太湖風景逢甲住宿迷人,環境優美。沿線村莊依山傍水,保持著寧靜的自然風光和江南水鄉特有的原生態鄉村景觀。小頁是土生土長的東山人,家裡的承包果園還是爺爺那時分到的,小葉大學畢業後,就一直留在宜蘭城裡工作,還在城區買了房,安了家。平時只在節假日帶著妻子孩子回東山老宅看望年邁的父母。父母年紀大了,那些自家的果樹也都由外來的農民幫著打理,家裡原先三樓三底的老房子,平日裡也都空置著,像小葉這樣的原住年輕人,基本都外出工作,不再回來居住,有的干脆把父母也一起接了出去,因此村裡有不少農房成了空置房。

  如何將這些閑置資源利用起來?如何在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進程中,化解或緩解“空心村”和“空心戶”等現像,真正留住江南水鄉特有的經濟文化資源和元素?去年,吳中區在東山鎮西巷自然村為試點,成立專業合作社,以租賃的形式把民房改造成民宿,費用均由村裡承擔。目前,由台灣團隊打造的“西巷棲居”民宿將於今年2月份春節過後正式營業。
“生態好不好,只要看田裡青蛙多不多”

驅車沿著東山環山公路行駛,到該鎮的最西邊,這裡就是楊灣村的西巷自然村。放眼望去,前面一幢房屋是正在搭建的咖啡屋,房屋後面是大片正在改造的景觀濕地,往村裡走一段路,便能看到三幢已經改造得差不多的民居。這些民居保留了基本的“黑+白”蘇式民居的基本特征,同時在一些細節中融合進了歐式田園風光的設計元素。台中住宿這裡就是2月份即將營業的“西巷棲居”民宿。

  “民宿的概念其實很簡單,就是在主體建築不改動的前提下,我們往裡面去加點東西,讓外地的游客到村裡來,有個很舒服的居住環境。”負責民宿改造的台灣太御文創股份有限副包蕾介紹,在對民房進行改造前,首先做的就是挖掘當地的特色,並找出適合進行包裝的文化創意點。像著名的台灣民宿,很多是家庭經營模式,而且每家有各自的特色,有的貼近自然、生態,有的注重娛樂。

  西巷面向太湖,有著豐富的濕地資源。“去年9月,我們的生態保育專家林正雄來西巷調研,第一件事就是找青蛙”,包蕾說,青蛙越多的地方,說明當地生態環境越好。在調研中,林正雄發現了西巷周邊存在稀有物種,有形態不一的蓼科植物、水鱉、大小茨藻、美麗的金花石蒜和小說中常見的燈芯草;連接太湖的小池塘裡找到了60多種青蛙,其中包括在台灣屬於一級保護青蛙的金線蛙。以青蛙為主題,非常貼近“兩棲民居”的韻味,因此,決定圍繞這一主題進行氛圍營造和環境設計。

  走進西巷,小路邊的石頭、民房的石牆上畫著千奇百怪的青蛙畫像,還有電線杆、樹上擺放著各種玩偶。“來村裡的游客們將會在角落裡發現不同的小趣味,這裡到處是青蛙,甚至以後希望人們稱我們西巷為‘青蛙村’。”包蕾說,“西巷棲居”由路口的咖啡屋、景觀濕地和3幢共9個房間組成,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,總投入近400萬元。